经络阻塞,气血不通。——王玉川揭秘现代人患病根源

2016-01-02  4164  来源:《国医大师亲身养生秘诀》第二章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王玉川教授对书中的气血循环理论颇有研究,他在《试论经脉气血循环理论的发展演变》一文中指出:“历代医家不知《内经》中有‘阴出阳入,气血循环’的理论,因此,对《灵枢·根结》的注解和章节分类,不是割裂了理论的系统完整性,便是误将几种观点不同、方法各异的气血循环学说混为一谈。”

王教授指出,《黄帝内经》中的气血循环理论是以“阴出阳入”为基础的,故而称其为“阴出阳入循环学说”。《内经》有云:“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人体当中,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对于阴经和阳经中的气血,由于起点和终点不同,那么流向也就不同。阳经中的气血从四肢流向六腑,终于五脏;阴经中的气血则从五脏流向躯干,最后终于四肢末端而与阳经相交。

王教授认为,《黄帝内经》的“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学说,为中医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保健的先河。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都要从调理气血入手。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病机的疑难病、杂病,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王教授发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经常感到头昏脑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困倦乏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什么毛病,要治疗也是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他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体内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而沉积在体内各系统的通道中,致使经络阻塞,也就是气血不通。这种状况,除了通过药物以畅通气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放慢生活节奏,让身心适当放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气血是否通畅呢?以下6种方法可以一试:

1、看眼睛

所谓“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巩膜)的颜色。俗语有云:“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巩膜)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另外,有些人还会有眼袋变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则表明你气血不畅了。

2、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有弹性,没有皱纹、斑点等,代表气血通畅。反之,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等,则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畅。

3、摸手的温度

如果一年四季手都是温暖的,就代表人体气血通畅;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手冰冷,则表示气血不畅。

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

一般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且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畅,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等病。

5、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通畅;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则表示气血不畅。

来源:《国医大师亲身养生秘诀》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