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 月经后期(血寒型)

2015-12-28  4636  来源:《女性养生》 

《景岳全书》云:“凡血寒者,经水必后期而至”。月经后期,常因感受风寒,寒邪侵入“胞脉”,寒壅“胞宫”,血凝而输布不畅所致。

“血为气之母”血行不盛,则不足以养化气机,气行不旺,肺金之气,生化肾水之精血则不利,气虚血弱,则可导致经水迟行。

“经水退后为寒”。经迟,经色多淡,经质多稀,经量则少,经行则感倦怠,小腹感痛疼。驱寒而温经,补气而益血,乃暖“胞宫”,散壅血,通经脉,活气血之治,故补脾以资统血之源,滋肾以养精血之室,调经之要,以此为益。

1、食治

食方:胡桃七个,羊骨髓五钱。

方义:胡桃:性温,味甘。入命门、肾、肺、大肠经。有补气,通血脉,养血,补虚,散寒之功效。羊骨髓:性热,味甘。入肾、脾经。有滋阴、补气,利血脉,益经之功用。

“胞宫”虚寒,“月信”多迟。胡桃滋肾而有养“胞脉”之效。羊骨髓补气而有温“胞宫”之益。故驱寒以安“胞宫”,补血以和“胞脉”,此乃调经之法。

食法:将胡桃辗成粉状,羊骨髓炼熟,拌匀,清晨掺入米粥内食之。

功用:驱寒邪,温“胞宫”,通经脉,补肾阴。

注:加红糖适量。加姜末适量(随意)。

2、点穴

穴位:取三阴交,中极穴。

治则:三阴交,乃脾经、肾经、肝经之会穴。脾统血,肾藏精,精生血,肝裹血,调三阴之脉,以养营里,以和脉络。中极穴,乃膀胱之募,脾、肝、肾经、任脉之会。任脉为“阴脉之海”,“月事”之主,协调任脉,以强“胞脉”,以固诸阴之源。

点法:酉时(下午十七至十九时),坐位,双手无名指、小指屈曲,指腹置于内劳宫穴,拇指屈曲,指腹置于无名指,小指甲之上,食指屈曲,指腹置于中指本节之上。右足趾触地,足跟抬起。左手中指腹轻轻点于三阴交穴。右手中指腹轻轻点于中极穴,以鼻徐徐吸气,闭气,以口缓缓呼气,双手中指,微微上下震动,自然收功反复二至四次。

功用:滋阴,固本,和血,益气。

3、内养功

功法:亥时(晚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仰卧位,目微闭,双手掌心向上,五指微分。意念存守于三焦之募穴,任脉、肾经、冲脉之会穴阴交。以鼻徐徐吸气,闭气,紧缩魄门,以口缓缓呼气。自然收功,反复二至四次。

功理:三焦,乃输布精气于脉络,流溢精微于脏腑之枢纽。三焦之募穴阴交,贯通任、冲二脉,协调“胞脉”之机能。

守静习气,育神练功,则可安“胞宫”而益“月信”。

功用:调元气以养“胞宫”和血脉以利“月信”。

来源:《女性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