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毒蛇毒诸虫毒之破解法术

2015-12-30  7359  来源:《神医奇功秘方录》 

一、从电影《落山风》论蛊

大陆电影编导们将台湾作家汪笨湖的同名小说《落山风》改编手上银幕后,由于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及剧情的曲折动人,使观众大为赞赏,赞赏之余又发出一惊讶之声:“这篇小说及改编后的电影,为什么取名《落山风》?”

甚至好几个在校中文系大学生,见到我时,与我谈及文学作品之际,也忍不住问:“黄老师,你看守电影《落山风》么?”

“看过。怎么啦?”我说。

“我们真想不通,这‘落山风’与整个电影剧情似乎毫不相干,真是个文不对题!”

于是,我同他们一道回味一遍电影的情节:这是发生在当代台湾的一个故事。它向我们介绍了剧中的情形大致是,一个私立医院院长是个专家、富翁,为逼自己的儿子安心读书、静心复习功课。尼姑庵主持为感谢院长大人历年的重金施舍,专派一个年轻的女尼服侍这儿子,在频繁的交往中,这长女少男相互交心,倾心相爱,私许终身。事情败露后,院长考虑到自家的名节,坚决不允许这因生不出孩子而被丈夫休掉的年轻女子与自己的儿子结合,尽管他们间发生了两性关系,并导致这六根并未除尽而遁入空门以寻解脱的女子身怀六甲,于是就发生了一出人间悲剧……

我对那几个大学生讲:台湾作家汪笨湖为自己的这篇小说取名《落山风》,是很有些讲究的。如果你了解了这篇名的由来,就是不读原作,不看电影,也可以想象得出其故事情节概要。在《周易》诸卦中,有一卦叫“蛊”,它的卦象是“巽(风)下艮(山)上”。古典名著《左传》进一步对此作了注解,说:“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用现代白话翻译它就是讲:“在《周易》一书中,蛊卦的含义是长女迷惑少男,不是恰当的配偶,其结果如同劲风(长女)吹山上的草木(少男)。”

汪笨湖借用“落山风”所含的意思,倒文取名作品为《落山风》,是很切合作品内容的。凡是读过小说《落山风》的读者都知道,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年长的、离了婚的女子、在依山临海的尼姑庵中,如何诱惑了一个少年、未婚的男子,而最终却又弃之不结合,并以少年在晚风中如落叶般坠崖身亡为结局。

我们从这个悲剧故事联想开来,在中国千百年的民间中、山乡里,讲起“蛊”来,没有几个人不清楚的。直到今天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山乡新一代年轻人中,仍然谈“蛊”色变,惧之若鬼魅。昔年我在农村插队当知青,就听到年老们讲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令人胆战心惊,甚至魂飞魄散的民间奇人异士制蛊、放蛊的传奇故事。当年我身兼生产队的赤脚医生,对那些掺杂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放蛊故事,我是一概不信的,并力图用学到的科学原理破解它,无奈那里知识太贫乏,知其我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我所言,欢迎奇人异士在我身上放蛊,我好破解它!但那些奇人异士终因怕我技高一筹,不敢亮招,我也就多花了好多年时间对蛊进行探讨、研究。

二、翁美玲中蛊与民间蛊毒

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在大陆放映后,一时间神州大地四面八方掀起了一股股“黄蓉热”。剧中女主人公黄蓉的扮演者,乃是港台颇富盛名的影视新星翁美玲,她简直把那个聪明刁蛮、任性鬼精的黄蓉演得活灵活现,著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翁美玲成了亿万大陆观众喜爱的影星。从她身上散发出的“黄蓉热”,简直把大陆一批批青年男、女灼得火烧火燎,神魂颠倒!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5月14日,“黄蓉热”尚未在大陆降温,翁美玲竟与世长辞。一时常引得海内外的影迷们悲痛欲绝,叹息扼腕。许多宣传机构认为她是情场失恋(或失意)看破红尘而自杀的。但知内情者认为此说无道理,他们举例说明翁美玲不是自杀,而是被人整治、放蛊而亡。理由一是翁美玲临死前一星期,还悲伤地对好朋友说,她可能被人放了蛊,因为有人扬言要整蛊她;其二,从翁美玲死前的症状看,她面目黄肿,头发变黄脱落,身上出现红斑,脸上、颈上出现青条斑,且神智显得迷惘、痴傻……这一切症状,均是中蛊者临死前的伤病征兆。

看来,翁美玲中蛊之说是可以成立的。那么,蛊毒是什么?

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中蛊、放蛊故事,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什么放蛊者神通广大,站在几十、几百米外,伸手朝你一指,你便会中蛊!什么你得罪了放蛊者,他可放你一蛊,你家里每天夜晚就闹鬼!甚至放蛊者可放蛊迷人,被迷住的男人,任凭对方使唤当牛做马;而漂亮的女人中了蛊,则听凭放蛊的男人玩弄,且自己跟上门去睡觉……这些均属子虚乌有,哄人吓人而已!

那么,我们又怎么解释这放蛊、中蛊的现象?《辞海》云:“蛊,毒害人之物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造蛊者,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取其存者为蛊。故字从虫、从皿。皿,器也。”

我国民间的巫医们造蛊,主要分蛊毒与蛊虫两类。造蛊毒者,大体是收集蜈蚣、蛇蝎、毒蚁、毒蚊、毒蜂、毒蜘蛛等等有毒动物几十上百种,以及采撷多种剧毒植物混和摔碎,再杀公鸡取血,一并放入器皿之中熬煮七七四十九天,便成蛊毒。如果作恶者将浸过蛊毒的物品放到被害者手中,那么被害者一触物品便会中蛊。而蛊虫的制作,主要是取百虫放入瓮中,次年启开,瓮里便只剩一条大虫,大虫已将小虫、弱虫吃尽,自己便浑身是毒,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蛊虫。这是蛊毒与蛊虫的大体制作过程,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细节,如怎样配方?怎样熬制?怎样密封?怎样选取最佳时辰,采用最佳方式进行炮制?等等,这省略不予详细介绍了,以免作恶者读过本书而效法作恶,制蛊、放蛊害人。

中蛊者受了侵害,怎么办?这倒是本节要详尽奉行读者的,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言之是也!李时珍认为:凡蛊虫疗蛊,是知蛊名即可治之。如蛇蛊用蜈蚣蛊虫,蜈蚣蛊用蛤蟆蛊虫,蛤蟆蛊用蛇蛊虫之类,是相伏者,乃可治之。那么,不知中何蛊者呢?

秘方之一:

首先,我们要断定自己是否中蛊,怎样辨别呢?这不难,端来一盆水放下,随口吐一泡口水进盆,如果口水是沉下去,说明是中蛊;如果口水浮上来,则不是中蛊。中蛊者,取巴豆(去心皮而熬)10颗,豉(熬过)半升,釜底墨,研粉碎,筛为末,清晨以白酒送服。

秘方之二:

朱砂,藜芦(妙炙),雄黄,马目毒公皂荚(去皮与子炒炙),莽草(炒炙),巴豆(去皮与心而煎熬),以上各取2克,共同捣碎筛末,加蜂蜜和为大豆般丸,每日服三丸,日内见效。

秘方之三:

取生栝蒌根汁一升,搅和酱汁少许,一并温热服下,很快吐出蛊毒,极灵验。

秘方之四:

鼓皮阔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如脚拇指大切细,加水一升,清酒三升,共煮为一升服用,去毒即愈,顿生灵验。

三、蛇毒噬伤与红背丝绸起死回生秘方

详见:

四、虫蝎蜂豸诸毒解治秘方

1、蜈蚣咬伤方

详见:

2、毛虫、毒蜂叮咬秘方

详见:

3、壁虎咬伤秘方

方一:桑叶、白矾末各适量相等,将桑叶煎成浓汁,再调白矾末敷患处。

方二:用大蓝汁一碗,取雄黄、麝香适量,研细末后投放蓝汁入碗中,点擦患处,神奇至极。

4、蜘蛛咬伤秘方

秘方之一:以蒜头磨生铁,调以生油敷患处。

秘方之二:取乌麻油拌和胡粉如泥,涂于患处。

秘方之三:枣叶、柏叶均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采摘阴干,加之蛦衣、晚蚕沙共研为末,用生麻油和拌如泥,以涂以患处。

5、蝎子咬伤秘方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于太阳未出之前,起早采撷回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约干且份量均等,三物共存阴凉通风处晾干备用。亦可加工成粉末,密封储备起来,用时取粉搅和水中,被蝎子咬伤,用之敷于患处,非常见效。

又方:大青叶、薄荷叶各适量,捣烂外敷。

来源:《神医奇功秘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