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要除体内湿热

2015-12-30  6064  来源:网络 

小暑(7月7日)过后,天气更加炎热潮湿,许多中老年人会出现关节酸痛、饮食无味、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李刘坤教授提醒,这是湿热惹的祸,湿热停留于人体不同部位会引起不同的病症,若不及时清除,可逐渐加重,严重危害健康。记者从李教授处了解到,小暑之后湿热病邪最盛,中老年人的许多疾病都与此有关。李教授指出,湿邪性质偏于向下,主要停留于人体脾胃、关节、肠道等偏下的部位。而热邪则是无形之邪,与湿邪结合,容易上升到头部、体表、肺部等人体比较靠上的部位,引发头痛、湿热感冒等病症。中医认为,夏季主湿热,特别是小暑之后的一个多月,雨水多湿度大,气温较高,“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就是说湿热之邪互相胶结在一起,会危害人体。此时清除体内湿热有利于防病治病和养生益寿。李教授介绍,长期食用辛辣、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及甜食,容易引起湿热。此外,中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下降,也容易受到湿热病邪的侵袭。所以患有骨关节病、脾胃病、失眠、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平时应注意以绿色蔬菜和清淡食物为主,远离辛辣刺激和肥甘厚腻的食物。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应减少运动。若体内出现湿热,应根据湿热引发不同部位出现的病变,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湿热在表: 表现为鼻塞流涕、发冷发热、胸闷想吐、肌肉酸痛等。医院化验可见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这是湿热停留于人体卫表、气机阻滞所致,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湿热弥漫人体,会导致经常感冒;抵抗力下降。中医认为,湿热在表,用芳香药物化解为宜,可饮佩兰香荷茶。取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若是鲜品用量可增加1倍,加入500毫升水,煮沸5分钟后代茶饮用,连饮3周。平时注意饮食清淡,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湿热在头: 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嗜睡,严重者眼球震颤、耳鸣,可急性起病,亦可慢性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湿热留于头部,阻滞阳气,闭塞脑窍,导致眩晕等不适,可服半夏山药粥治疗。取清半夏30克加水约300毫升,煮开5分钟后去渣,放入干山药30克(研成粉末),煮沸并加白糖调味即可,每日早晚空腹服食。半夏清热燥湿,山药补脾益气,对清除头部湿热有明显作用。湿热在肺: 表现为咳嗽、哮喘以及鼻流脓涕。湿热引起的咳嗽,大多痰白而黏,或痰稠而黄,不易咳出,口干却不想喝水。痰湿在肺用橘皮薏米粥治疗。取薏米、橘皮各30克,加入400毫升水煮沸20分钟后去渣,加入50--100克小米熬粥食用,每天1次,连食两周。该粥可清热祛湿,宣肺止咳。服粥期间忌烟酒、辛辣、香燥(如香菜、芹菜等)和烧烤之品。湿热在肝胆: 表现为黄疸、湿疹甚至腹水。由于肝胆经脉经过两胁和二阴,并开窍于目,所以湿热肝胆病变多发生两胁疼痛,多为持续性痛,可有间歇加剧,并伴有口苦、胸闷、食欲不佳,若不及时祛除湿热,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祛除肝胆湿热食螺蚌肉。取田螺300克、蚌肉150克洗净,煮汤食。田螺清热利湿、利小便,蚌肉清热,常食有清热利湿及止痛之效。此外,食用佛手、绿萼梅、猪肝、玫瑰、豆腐等,有疏肝、补肝作用。湿热在肾: 中医所说的肾包含膀胱、尿道等器官,湿热在肾可导致小便不利、涩痛、腰痛,或尿中有黄白浊物、小腹坠胀等病症。并会引起湿热腰痛,以酸胀疼痛为主,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会阴部,伴有全身骨节酸痛。用鲫鱼利水茶祛湿热效果较好。将杜仲2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取汁,鲫鱼1条(约400克)剖腹洗净,将茶叶10克和独头蒜10个放入鱼肚内扎紧,放入沙锅加杜仲汁和水适量煮熟,每天中午饮汁食鱼,连食10天。湿热在关节: 表现为湿热性关节疼痛、肌肉麻痹和湿热疹。湿热之邪入侵关节,会出现以四肢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湿热侵入肌肉筋骨之间,轻者可见肌肉酸楚不适,甚者可有经脉弛缓,活动不利,肢体麻木等现象。祛除湿热关节痛食赤小豆粥。将赤小豆30克加水400毫升烧开20分钟后,加入白米15克熬粥,并放入适量白糖,早晚食用,连食一周,可清热利湿而止关节痛。湿热在脾胃: 中医认为,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湿热之邪最易侵犯脾胃。临床表现为身体发热但热度不高,虽出汗但热不退,胃脘部胀闷不适,恶心欲吐,舌头有或白或黄的舌苔。不及时祛除脾胃之湿热,可发展为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可用参芪薏米粥除湿热。取党参12克、黄芪20克、薏米60克、白。米60克,用冷水洗净泡透,放入锅中加水煮粥即可,早晚食用,连食两周。党参、黄芪能健脾益气,薏米清热利湿,该粥有健脾胃、利湿热之效。湿热在肠道: 表现为泄泻、腹痛、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并伴有身热口渴、小便黄而少。多由饮食不当、湿热外侵所致,可食用扁豆山药粥。取扁豆、淮山药各60克与小米50克煮粥,早晚餐食用。扁豆清热利湿止泻,山药补脾益气,扁豆山药粥可健脾利湿止泻,有助于祛除肠道湿热,但须忌食荤腥油腻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