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带下病”的中医辨治

2015-07-09  3438  来源:网络 

俗话说:“十女九带”,当妇女阴道内,常有分泌物绵绵不断地流下来,称为“白带”或“带下”。有“带下病”者常感觉到下体不舒适或瘙痒难耐,严重者常伴随身体疲倦感,进而影响生活作息。

古人将“带下”分为青、赤、黄、白、黑5种,临床上,并不能只凭色泽而定其寒热属性,仍应结合分泌物的质地清稀或浊黏、病程多久、有无腥臭味而定。“带下病”常见分型如下:

1。脾虚型:多见“带下”色白质薄、多无臭味、胃口消化呆滞、大便多不成型,身体浮肿样,舌苔水滑或厚腻,脉缓弱。常用完带汤、苓桂术甘汤、参苓白术散;可配合山药、赤小豆、薏仁等食疗。

2。肾阴虚型:多见带下色黄或兼白,有时伴随阴部瘙痒或灼热感,口干、心烦、失眠、腰部疼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用知柏地黄丸;可配合黑豆、莲子、山药等食疗。

3。肾阳虚型:多见带下稀白、量多、质稀薄,伴随腰痛、频尿、精神痿靡,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常用八味地黄汤;可配合核桃、覆盆子、白果等食疗。

4。肝经湿热型:多见带下黄绿、或黄白相兼而稠黏臭秽,甚为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常用龙胆泻肝汤、白头翁汤、八味带下方;可配合绿豆、薏仁、蒲公英、败酱草等食疗。

“带下病”多兼湿气,健脾除湿是一般性治则,寒甚者需合热药;热甚者需合凉药;虚甚者需合补药;病久者需合升提药;量多、久者不止者需合收涩止带药;时发时止者需合理气疏肝药。一般多能治愈。如果配合生活作息正常、情绪起伏不要太大、饮食节制,就可远离扰人的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