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十三、心悸验例一(心律不齐)

2015-04-28  4500  来源:《疑难病治验》 

内科十三、心悸验例一(心律不齐)

患者张××,男,20岁,汉族,包头市邮电局干部,1961年7月5日住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应内科邀请会诊。

【主诉】心悸两年多。

【病史】两年前感冒出大汗后,出现心跳气短。后又因急事而劳累过度,亦是大汗淋漓,遍体如洗。继则胸闷、气短,心律不齐,时有间歇。心电图表示:窦性心律不齐,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曾住北京某医院治疗两月余。

【治疗经过】住北京某医院,一直服用西药(不详),经诊治两月多,不见好转,要求出院。在回包头途中下车,到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与北京相同。

【现在症状及治疗】体型一般,行动如常。唯自感怦怦心跳,心跳停搏时顿感胸闷,少顷即复,每日数次;难以忍受。饮食、二便均正常,脉偶有停止,三、五不定,止而难还,舌质绛,苔薄白。此为心阴心阳两虚证,以炙甘草汤治之。

炙甘草12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枣仁12克、麦门冬12克、生地30克、党参12克、阿胶10克、大枣4枚去核,水煎二次服,每日一剂。十剂后减轻,守方继服,愈来愈轻,效不更方,连服四十六剂而愈。

【分析】

祖国医学称心律不齐为心悸。《伤寒论》177条:“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这一条文,字数虽少,却囊括了病因、病机、诊断和治法。伤寒当以汗解,如汗不得法或汗之太过,都能导致此证。汗为心掖,过汗损伤心液,以致血气衰微。血液既不能充盈脉管,更不能养心以主血脉。心脏本身无力推动血脉依次前进,又加邪所阻隔,则出现结代之脉。悸即心动,属虚证,悸自内生,表现为心中怦怦、虚里应衣(左乳下心尖部跳动不安,能把衣服煽动)。营血虚亏,心失所养,真气内馁,则宫城震惊,脏神不宁,所以心脏动悸。方名以炙甘草冠首,则知它是此方之主药。《本经》记载,甘草有通经脉、利血气的作用,生地黄“主伤中,逐血痹”。生地黄、大枣量最重,为辅弼甘草“通经脉,利血气”之臣药无疑。此方用生姜非同一般合大枣调和营卫,而是配伍党参、桂枝、白酒以益卫气;大枣配伍阿胶、麦冬、枣仁、地黄、甘草以益营血。各有专职,并非寻常方用生姜、大枣之比。七分阴药当中,佐以三分阳药,是因为阴主静,血不能骤生,借阳药才能激发。阳药推动,血入于心,心得血养,才能主血脉,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前人云,“假若令阴阳之药量,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而骄阳一曝,立见唏午,何能润枯泽槁,使血液充盈呢。当时为了观察本方的疗效,有意守方不动,愈轻愈服?四十六剂治愈此病,足以显示经方之有力。经方虽好,全在辨证及守方运用。出院后随访一年多无复发。